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賽德克族的傳統祭儀


賽德克族的傳統祭儀
賽德克族主要的傳統祭儀有播種祭、收穫祭、祈雨祭、狩獵祭、捕魚祭及獵首祭等,任何祭儀的意象無不祈望族命得以綿延、族運得以順遂發展,其訴求的對象即崇信的Utux(Utux Tmninun),各祭祀團體各自獨立各司其職,祭祀團體的主祭司皆頗受族人的敬重,其社會地位不亞於部落意見領袖(俗稱頭目)。播種祭與收穫祭可說是賽德克族的重點祭儀,兩祭儀的主祭司都採世襲制,傳男不傳女、承繼者的順位依家中男子排序而定。
播種祭
農獵時期,賽德克族以「燒墾游耕」的傳統耕作法種植作物,小米一年僅能播種一期。小米播種祭約於每年的2〜3月間舉行,舉行播種祭儀之前,由部落意見領袖協同長老數人齊赴主祭司的家中咨商有關播種事宜,擇定時日後同一區域所有的部落同時舉行,除病重及不良於行者之外全體族人參與,但期間若有同一區域內的任一部落有人亡故,則取消該次的祭祀活動,另擇日舉行。
收穫祭
收穫祭約於每年的9〜10月間舉行,其活動規模與播種祭相同,要遵守的族規也與播種祭雷同,即由部落意見領袖協同長老數人同赴主祭司的家中咨商有關收穫事宜,決定祭祀活動的時日;舉行祭祀活動的前一天也要全面實施宵禁,整個區域將進入寂靜狀態,若遇有部落族人不幸身亡就得另擇時日舉行等等。
不論是收穫祭或播種祭儀,幾乎都由主祭司所領導的祭團主導祭儀的進行,部落族人只管全力配合,從祭壇的設置到祭禮的進行,除祭團成員外一般族人都不可接近,也無法在旁觀禮,尤其祭祀文的內容是絕對不能外漏的,而且只能代代單傳。
3.祈雨祭
當遭逢久旱不雨的災情時,賽德克族人才會舉行祈雨祭,因此祈雨祭並非固定或經常性的祭儀,而是隨機舉行的祭祀活動。賽德克族人會選擇部落附近的溪流舉行祈雨祭,至於要在哪一區域的溪流段舉行則由祈雨的主祭司選定。
一般而言,每個部落的祈雨主祭司都會選定2〜3處的祈雨溪流段,究竟要在哪一溪流段舉行,端視Utux的啟示(有人稱之為『夢占』)而定。
4.狩獵祭
賽德克族的狩獵祭約於每年的10〜11月間舉行,就在舉行收穫祭之後的一個月內相繼舉辦,狩獵祭常以單一部落或聯合數個鄰近部落的方式進行。狩獵祭當天,除老弱婦孺及重病在身者外部落全體族人都參與該項狩獵盛事,其獵獲物由部落的每一位族人共同分享,以每戶的人口數做為均分的依據,包括因故無法來到現場狩獵的部落族人,若遇有身孕的婦女,則可分得兩份,這是賽德克族人敬重、呵護每一個生命體的實質作為。
女性不得出現在狩獵的行列中,就如男性不得從事織布的工作一樣。
對賽德克族人而言,舉行狩獵祭具有以下兩種意涵:
(一)狩獵祭是族人們為了準備迎接新的一年所舉辦的部落活動。
先祖們對「一年」的概念是,根據小米、黍米的收獲與播種來作為「一個年」的過去與到來。
(二)狩獵祭是為了慶祝豐收及感謝Utux的庇祐所舉辦的部落聯誼活動,若遇作物欠收時更要祈求Utux的庇護。
5.捕魚祭
賽德克族在完成小米及黍米的收割與儲藏的工作後,於一個月內會接連舉行各為期一日的狩獵祭及捕魚祭,但該兩項祭儀活動都沒有任何祭祀儀式,舉行的日期及方式由部落長老決議託付部落意見領袖執行,傳統上先舉行狩獵祭後舉辦捕魚祭,兩者約相隔一週。
在狩獵祭及捕魚祭的活動中,至少提供了以下的育、樂效果:
(1)有孩童們的參與,基於童心及好奇心,必能帶給族人無限的歡樂。
(2)有青少年及青年男女們的加入,將增進男女青年佳偶天成的機會。
(3)長者們可現場傳授狩獵的技巧與經驗。
(4)讓族中晚輩們親身體驗、學習本族分享與狩獵的文化。
6.獵首祭
賽德克族在舉行「收穫祭」後的獵首行動,於此即以收穫祭的獵首行動為例,略述賽德克族的獵首祭。
在部落時代,賽德克族人除了對入侵的敵方獵首外,於舉行播種祭與收穫祭時會執行獵首行動係屬傳統的祭祀範疇,播種祭儀前的獵首是祈求Utux(Utux Tmninun)賜予豐收,收穫祭儀後的獵首則是感謝Utux(Utux Tmninun)的庇佑與賜福。因應收穫祭所派出的獵首團是代表部落或一個區域的威勢,大都由部落意見領袖帶頭出獵,出獵之前早已派出先遣隊探得該次獵首的地點與對象。獵首團所敬候的是Utux(Utux Tmninun)的應允。
在那個年代裡人口愈多的部落就愈壯大,部落愈壯大族群就愈強盛,可知部落時期賽德克族人對人丁旺盛的渴望。
因此,「獵首祭」實則為賽德克族人因部落增加了一個人力及為部落迎接一位新夥伴而慶祝的儀式。
由於賽德克族人獵首的首要目的是「增加部落的人力」,因而對行獵的對象有其一定的規範:不獵孩童;不獵婦女,尤其懷有身孕者;不獵老者;不獵殘障者。
賽德克族的工藝與建築
(一)編織的分類
對賽德克族而言編織工藝應區分為「編」與「織」,編是指屬於男性傳統的編藝技能,織則屬女性的傳統織布技藝,但在賽德克族語兩者皆稱之為tminun。
傳統的男性編藝是以編織生活用具為主,如編織女性用背籃bruru、男性用網袋tokan、置衣物用的衣籃、魚網、魚籠kobu、魚蔞及圓箕btuku等。編織材料以台灣黃鱔藤、竹皮及蔴線為主,依生活用具之所需進行籐編、竹編、繩編。
女性傳統的織布技藝則以織布為主,織布用的線材,主要是得自苧蔴纖維的蔴絲,經繁瑣費時的製程後始能織造出各色交織的布疋(布匹),再以布疋為素材製作衣服、衣飾及縫製被褥。農獵時期因受限於天然的織染原料,賽德克族最常見的織物顏色有綠、紅、黃、黑、白色等,而賽德克族人對紅色卻情有獨鍾。
賽德克族的織布技藝,在台灣各原住民族群中自有其殊勝之處,若說佔有一席之地亦不為過。
編織紋路
依據屬賽德克族德克達雅群(Seediq Tgdaya)的Temi Nawi曾瑞琳老師之探究指出,賽德克族的傳統織布紋路可分為五種,有平織紋 Tinun Bale、斜織紋 Cnuru、菱形紋 Pacang Doriq、花織 Gnsunguc及浮織或稱米粒織 Miri等。其中平織紋屬最簡單的織布法,因其織法較簡單,賽德克族的女性也就容易上手,又由該織法所織出的布疋可製成多樣性的製品,所以平織紋的織法是賽德克族最普遍的織布方法。
賽德克族的耆老們一致認為,浮織紋路是五種傳統織布法中最繁瑣、最困難的織法,今日尚能熟練浮織紋路織法的賽德克族女性耆老屈指可數,似有絕傳之疑慮。
(二)傳統音樂
賽德克族歌謠可分為以下幾種,一為自古流傳的《古謠》,二為當下流行的《俗歌》以及見景即隨意上吟的《歌謠》等。「賽德克族」歌曲的另一個特色是以輪唱法為樂,這是賽德克族音樂的特質。
  1.賽德克族的歌曲有「歌句短、歌句成雙成對且不斷地反覆」的特點。
2.賽德克族有多種演唱方式,有「一人唱、眾人答唱的應答唱法」,有「對答唱法」及「跳舞時所用的輪唱法」。
3.除了同一旋律反覆地奏唱外,賽德克族亦有將多首樂曲串連成一組組曲的形式。
由以上研究可知,賽德克族在傳統音樂上有其固有的文化特色。
在傳統的器樂上,賽德克族主要有口簧琴、縱笛及木琴等三種器樂,其中口簧琴的功能常讓人嘖嘖稱奇,例如它有男女談情說愛,傳遞訊息,可搭配在歌舞表演中慰藉族人的身心等功能,但也有禁止使用口簧琴的場所。
(三 )建築特色
賽德克族的傳統建築主要有部落家屋建築、穀倉、望樓、部落入口處由原木所建造的門牆以及耕作地住屋建築等,其他如集薪茅屋、牛舍、豬舍及雞舍都是後來的建築物。賽德克族的傳統住屋建築有兩種型式,其一為半穴式的木造住屋,其二為一般以竹柱建造的竹屋,前者應屬賽德克族傳統住屋的原型,後者是為因應遷徙之便而發展的便利型住屋。
  1.在賽德克族的遷徙史中,因部落與耕作地相距愈來愈遠,平日往返費時費力且壓縮了耕作的時間,是遷徙的主要因素之一。
2.賽德克族人是以漸次遷移的方式進行遷入新居地,每間新的家屋都是部落族人相互幫忙(mssbarux)攜手築成的,這就是部落意集體意識的展現。
3.興建「半穴式」的部落家屋時,先在預定的建地由地面向下挖掘約1.5~2公尺,然後在開挖的坑形地面上立柱興建,換句話說,這種家屋約有一半的形體是位於地面之下,因此稱之為「半穴式」家屋。家屋的地基大都成方形或長方形,一般依住屋的大小來增減地基周邊柱子數的多寡。
4.最常用的屋頂材料有頁岩石板及白茅草兩種。
5.賽德克族傳統家屋內部的陳設非常簡樸,通常室內中央為三腳式爐灶,屋內一般會有兩個爐灶,一個用於平日燒菜煮飯,設置於稍靠屋內裡側的牆邊;另一個則作為取暖用,設置於屋內中央的位置。
賽德克族的飲食文化
  (一)主食:農獵時代,賽德克族係以甘藷、芋頭、小米及黍(baso)為主食,直至近代才有旱稻(陸稻)的傳入,其中小米及黍是採燒墾游耕的輪耕方式播種。
  (二)副食:副食有南瓜、佛手瓜、玉米、豆類及野菜等,煮熟後撒鹽食用,而豆類中以樹豆(sunguc)最受賽德克族人喜愛。肉類大都利用農閒期間進行狩獵所獵得,小型獵物如大田鼠、松鼠及飛鼠,中、大型獵物如山羌、野豬、台灣水鹿;家中飼養的豬仔,僅於慶典、結婚宴客時才會與部落的族人一起宰殺分享。
 (三)飲食用具:因傳統上賽德克族是徒手用食的,不論是慣用左手或右手,以中、食指用食最為常見,這是以食用稀飯之情況而言,吃乾飯及用菜時則雙手並用,故賽德克族人不使用筷子用餐。煮食時用金屬鍋,日治時期以銅鍋為主,其樣式就如現今的洗臉盆;有中、小型的甕器用來儲藏或醃漬食物,杓(飯匙)以梧桐、檜木削製,湯匙則以易鑿質輕的雜木所製。
 (四)飲食習慣:賽德克族能以燧石點火或鑽木取火的年代已不可考,從用火習慣看來,賽德克族是熟食的民族是不言可喻的。
賽德克族也醃漬食物,其醃漬物有蔬菜類與肉類,醃漬食物主要是在儲存食物,醃漬的肉類煮熟食用而不生吃,但賽德克男子常於狩中,生吃剛獵得的草食性動物之生鮮肝臟,如山羌、野鹿等。
賽德克男子狩獵時,儲存獵獲物最常用的方式是將獵肉燻烤,經燻烤的獵肉視季節的不同,可存放時日的長短也不盡相同。
賽德克族的語文特色
賽德克族語文的最大特色就是多元又能彼此包容,就如該族陳情正名時,即以「Sediq Toda/Seediq Tgdaya/Sejiq Truku賽德克族」為族名就是最好的實例,雖然「Sediq/Seediq/Sejiq」的發音略有差異,書寫方式也稍有不同,但在語意及使用上是完全相同的,做為專有名詞時即為三語群的自稱用語~「賽德克族自稱」,作為形容詞時是msediq bay/mseediq ba/ masejiq bi形容「很美的女子或非常英俊瀟灑的男子」、「真正的人」的意思。
資料來源:塞德克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